中国青少年网北京3月14日电 3月14日,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北京工商大学新商业经济研究院、中新经纬研究院、消费网()等机构联合发布(2023)直播消费舆情分析报告商品消费者权益保护。
报告对2023年17位主播直播消费维权舆情进行了分析。其中,李佳琪的维权舆情参与度最高,占比41.00%,较去年增长11.79%; 其次是疯狂小杨、香菇赖赖、贾乃亮、辛巴、董宇辉,占比分别为31.30%、8.59%、4.86%、4.64%、4.40%。 在维权舆情较多的五位主播中,贾乃亮和疯狂小杨的虚假宣传舆情较为突出,分别占舆情的51.29%和39.28%。 李佳琪的产品质量和价格误导舆论更为突出,分别占各自舆论的51.29%和39.28%。 37.15%、22.97%。
与2022年舆情数据相比,李佳琦的舆情占比明显上升,增幅达11.79%; 疯狂小杨比例提升2.03%; 而罗永浩、散打哥、蛋蛋小盆友、于大公子、烈儿宝宝、董珠宝先生等主播的维权舆情比例则有所下降。
横向对比21-23的相关数据可以看出,罗永浩、辛巴的舆情占比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而其他主播的舆情占比变化相对较小。
纵向比较各主播的维权舆情占比显示,李佳琪和疯狂小杨两位主播的直播维权舆情占比超过70%。 这与舆论事件相符,但也说明了头部主播的维权舆论。 虽然销量和个人影响力基本相当,但头部主播更容易因流量而引发维权舆论,需要密切关注,避免造成不良影响。
随着在线直播的兴起,这种新的销售方式以其互动性和即时性受到消费者的欢迎,但也带来了监管方面的挑战。 从李佳琦被指销售的和田玉真伪争议,到雅诗兰黛面霜空瓶事件,再到网红肖央带来的牛肉卷“错货”问题,以及“东方精选”董永辉团队的白虾事件,都凸显了直播带货存在的风险和维权问题。
专家指出,直播模式虽然具有娱乐性、互动性,但本质上是一种商业运作,应遵守相应的法律法规。 对于直播过程中出现的虚假宣传、销售假冒伪劣商品、配送问题等违法行为,不仅平台和主播需要自觉维护消费者权益,监管部门也需要加强监督管理,保护消费者权益。 合法利益。
此外,数据显示,近一年来,消费者对携带物品不文明行为的投诉有所增加。 这就要求主播在带货时不仅要遵守商业道德和法律规范,还要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尊重消费者,避免出现低俗等不良现象。
面对消费者维权意识不断增强和日益严格的监管环境,直播主播和平台应积极整顿,确保提供真实、合法、优质的商品和服务,共同打造健康有序的直播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