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主播资讯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网络主播不得出现31种行为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1-07 09:00:49 作者:佚名 浏览量:

6月22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发布《网络主播行为规范》(以下简称《规范》),明确了网络主播的31类行为。不得在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过程中。 行为。

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表示,《规范》中的“网络主播”是指通过互联网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的主播。互联网,包括网络平台的直播以及与用户的交流。 进行实时交流和互动,并以上传音视频节目形式露面的人员。

针对网络主播职业行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明确了网络主播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时应当遵守的行为规范和要求,并强调对要求较高的专业级别(如医疗健康、财经、金融、法律、教育等直播内容),主播应取得相应的专业资质,并向直播平台报送专业资质。 直播平台应对主播进行资格审查和备案。

“《规范》对需要更高专业水平的直播内容提出了明确要求。” 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伟表示,网上曾出现过自称医生、律师、教育专家的主播,他们描述的内容不仅不专业,甚至传播违背科学常识的内容。 对此,直播平台需要对网络主播的身份进行验证,确保主播“持证上岗”。

《规范》列出了网络主播在提供网络表演、视听节目服务时不得从事的行为,并为网络主播的职业行为划定了底线和红线:包括禁止发布违反规定的文章。违反宪法确定的基本原则,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 内容; 不得故意炒作社会热点和敏感问题; 不得炒作丑闻、丑闻、劣行,不得传播低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违反公序良俗的内容; 不得引导用户进行低俗互动,不得组织、煽动粉丝互相侮辱、欺凌。 煽动战争、散布谣言、攻击、实施网络暴力的; 不得通过有组织的炒作、雇佣喷子支付礼物等方式暗示、引诱或鼓励用户大量“奖励”。

早在2020年3月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条例》就明确提出,网络信息内容生产者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制作、复制、发布“宣扬低俗、低俗、和媚俗的内容。” 。

在朱伟看来,网络主播签约的MCN机构就像一个中间人,一端连接各类网红,一端连接平台,另一端连接各种需求的企业。 随着竞争的日益激烈,这些MCN公司很可能会发布低俗的直播内容来变现流量。 “因此,相关部门近期出台并完善了直播规定,对一些无下限的直播行为进行了整治。”

那么,网络主播将如何处理违规行为呢?

事实上,各大网络平台都有规定来规范网络主播的行为,对其违规行为进行分类并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永久封禁主播账号、永久禁止播出、屏蔽播出权限等。

对于此次出台的《规定》,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人事司负责人22日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对于问题严重、问题重复、问题不悔改的网络主播,其账号应被封禁,相关网络主播应纳入《规定》。 列入“黑名单”或“警告名单”,不得通过更换账号、更换平台等方式重新开播。网络主播违法犯罪的,将依法追究刑事责任。违法、不道德的艺人不得再继续播出。对违反法律法规、缺乏职业道德、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网络主播,相关行业协会要定期予以公布和曝光。

“以前,如果直播平台之间主播信用值不通用,纪律规则不一样,就会出现差异,或者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朱伟给出了一个答案。比如说A平台封禁了一个非法主播直播,而B平台仍然允许该主播直播,那么这个主播可能会把粉丝从A平台带到B平台。“平台可能不敢处罚非法主播因为担心大量用户粉丝的流失。 ”。

朱伟认为,“黑名单”和“警示名单”也是此次《规定》的亮点之一。 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后,网络主播一旦进入“黑名单”,不得更换账号、更换平台。 “跨平台监管变成了全行业的管理,相当于信用联合惩戒。”

“一方面要落实主体责任,加强对网络主播的教育培训、日常管理和规范指导;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网络主播信用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行业规范。和自律公约,探索建立平台与主播之间的约束关系机制。通过规范管理,进一步促进网络演出和网络视听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朱伟说道。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 聚贤人力 皖ICP备20008326号-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