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临高昂的出场费、进场费、佣金
很多网红选择通过直播带货
然而,琳琅满目的商品来源是否合法?
該產品是真實的嗎?
往往是网红本人和他的经济公司
容易被忽视的关键因素
近日,上海宝山警方破获一起制售假冒品牌防晒霜案件,某网红通过直播带货,销售额超百万元。目前,制售假冒商品的全产业链已被彻底摧毁。
去年底,消费者李女士称,她在某知名直播主的短视频直播间购买了某品牌的防晒霜,直播间里的防晒霜售价比市场价低五分之一。然而,她在使用时发现,这款防晒霜不仅包装简陋、漏液严重,而且防晒膏体颜色与正品有明显差别,涂在皮肤上略有疼痛感。
李女士怀疑自己买到了假货后,立即向保山公安局经侦支队报案,经品牌方及检测机构鉴定,确认李女士购买的防晒霜为假冒产品。
经侦大队食药环保侦查组联合多部门侦查,派出警力走访发货地,追踪网店经营者,最终锁定了一个以李某、林某为首的制假售假团伙,涉及生产采购、平台上架、营销推广、销售运输等多个环节。
经调查发现,犯罪嫌疑人李某、林某长期从事网店销售化妆品的生意。从去年开始,二人发现一款口碑好、价格实惠的防晒霜在网上销量很好,便商量着将该产品制作出来再销售牟利。为了达到以假乱真的效果,李某利用自己实际控制的一家美容店从该化妆品官方品牌处采购了价值1万元的正品,并取得了短期的经销许可。同时,二人利用多年从事化妆品行业积累的“人脉”和“渠道”,联系上了一家印刷厂。林某找到了在南方某城市从事假冒化妆品的陈某。二人商量后签订了协议,要求陈某按时按订单生产出该假冒品牌的瓶身和膏体。最后二人将纸盒和瓶身组合成成品对外销售。
由于李某的美妆店人流量不大,传统线上销量也不高,林某便找到某传媒公司负责人徐某,商讨合作事宜。林某告诉徐某,自己已经拿到了该品牌的短期经营许可,可以作为代言,获取消费者信任,抬高假货价格。面对林某承诺的丰厚分成,徐某爽快答应,并立即安排店铺签约当红网红进行直播带货。直播当天,累计销售额突破100万元。
目前,犯罪嫌疑人李某、林某因涉嫌假冒注册商标罪已被刑事拘留,其余人员因涉嫌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为了逃避网络直播平台的检查,主播们在直播间展示没有品牌标识的同款产品,并使用“看得懂的就懂”、“超级A”等词组暗示是假货。
警方提醒:直播带货,代售商品的利润必须覆盖经纪公司、网红等环节的佣金。消费者要谨慎识别低于官方售价三分之一以上的商品,切勿盲目相信,按需理性消费,谨防消费陷阱。如发现侵权、假冒线索,应保留支付记录、电子订单等购物凭证,及时向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