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话:13485538018
关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职场资讯 > 主播资讯

KOL 已死?KOC 崛起?电商直播带货背后的行业真相

来源:网络整理 时间:2024-06-02 22:16:43 作者:佚名 浏览量:

为了流量,造假是常态。

主播_主播诈骗_主播培训

今年营销界已经两次热议KOL话题,第一次是说KOL已死,被KOC取代;第二次则是“蜂群流量造假”事件,瞬间把KOL刷流量这个老问题再次推到风口浪尖。

今年,直播带货也非常火爆,李佳琪、薇娅的销量数据接连发布,让品牌商家跃跃欲试,讨论这些头部直播主的行业文章也层出不穷,有人说英雄是时代造就的,也有人说英雄造就时代。

作为这个行业的一员,我在这段时间看到和学到了很多,也亲自实践了一番。

于是我想把这一切整理一下,并写了下面这篇文章,名为《行业真相》,作为总结。

1. KOL与主播是有区别的

电商直播的兴起,让很多卖货的主播进入大众的视野,比如淘宝的李佳琪、薇娅,快手的辛有志,抖音的牛柔哥等等。但我一直觉得,这些卖货的主播和我们平常说的KOL是不一样的。

KOL更像是内容创造者,输出各自领域有趣的内容,比如知识、段子、情感鸡汤、漫画、影评、穿搭等等;而主播更像是销售员,靠的是产品讲解和销售技巧,以前可能是线下商场一对一销售,现在线上可以一对多销售。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KOL和主播都可以带货,因为他们在自己的粉丝群体中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但前提是取决于你如何理解“带货”。

2. 产品推广分为种草和卖货两种

“带货”是最近一两年才开始流行的一个词,现在大家一说“带货”,基本就想到那些电商主播“一分钟卖了多少”或者“直播后成交量有多少”,带货更倾向于直销层面的带货。

但我觉得产品推广其实就分两种,一种是前面说的直销,一种是草根推广。

我查了一下百度百科,发现对“带货”的解释是“指明星等公众人物对商品的推广作用。明星对某种商品的使用、喜好,往往会引起消费者的效仿,掀起商品热潮。”这里带货的结果是“掀起商品热潮”,并没有提到“购买潮流”。

比如你找了一个KOL来推广你的产品,虽然没有直接带来明显的销量,但是你发现产品在社交媒体上的讨论量、淘宝上的搜索指数、店铺的粉丝量、特定SKU的加入量、收藏量都上升了,这算带货吗?当然是的。

3. KOL更注重传播和推广产品

前面第一点我们提到,KOL和主播在一定程度上都可以起到卖产品的作用,只是看你对“卖产品”的理解;结合第二点,卖产品其实可以分为直销和推荐。

我觉得KOL带货的作用更多的是传播和推广,而不是像电商主播那样直接带动销量,因为正如上面所说,KOL本质上是内容创造者。

广告营销圈知名KOL江茶茶曾透露,她利用自己强大的影响力,试图帮某袜子客户卖货,但最后只卖出了4双。茶茶在广告圈很会写段子,虽然有十几万的阅读量,但她卖货的本事真的不行。

之所以提到这一点,是想告诉那些有一定预算,想要尝试“带货营销”的朋友,在投放之前,心中要有明确的目标和预期。如果你明确要收获销量,那么找电商主播做直播,绝对比找一些站外KOL效果更好;而如果你的目标是种草,比如一款刚刚上市的新品,想要快速获得消费者的认知和试用,那么可以尝试找一些微博、小红书、抖音等平台的KOL做话题传播和好的产品推荐。

4. 目前KOL与品牌的合作大多还停留在卖广告位的阶段

相较于传统广告媒体,KOL最大的优势在于KOL进行内容营销,可以用沉浸式的内容去影响消费者,而不是简单地向消费者展示广告。

当然,这些只是我们心中想象的利用KOL进行营销的理想状态;事实上,当前大部分KOL与品牌的合作还停留在出售广告位的阶段。

举个最熟悉的例子,很多KOL会先讲一个很长很有趣的故事,然后来个180度大转弯在最后放上一个广告,号称是“魔性转折”,但有时候这个转折和前面的故事完全没有关系。这样其实更好,至少前面的内容有可读性,能吸引用户看到最后的广告位。

有时候品牌会直接发一篇现成的文章给KOL,文章里全是品牌对自己产品的赞美,完全不考虑KOL之前发过的内容风格和基调,KOL为了赚钱,就照搬发文。

这就是所谓的内容营销吗?它和销售广告空间有什么不同?

真正有效的内容合作应该是KOL在一贯的内容定位和写作风格的基础上,将品牌信息有机融入到文章中,这样KOL既不用偷偷打广告又不用担心粉丝退粉,品牌信息也不会被简单当成广告而忽略。

当然,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看到新氧和丁香医生两个公众号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

以新氧为例,其公众号大多会以娱乐圈某位明星的长相作为切入点,然后结合自身在整容方面的专业知识给出分析和建议,最后嵌入自己的广告。

5. KOL分为“真人”账号和“机构”账号

市面上的KOL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真人”型,一种是“机构”型。

所谓“真人”型,并不一定代表KOL必须亲自出面,而是有固定的个人形象,比如有品位的时尚博主、段子手、职场博主等,更有个性的KOL也会体现出自己的“三观”;“机构”型,例如:xxx排行榜、xxx榜单、xxx话题榜单等,这类账号通常拥有非常庞大的粉丝量。

真人号和机构号的KOL通常可以搭配使用,机构号用来增加广度,真人号用来增加深度或者好感度,如果预算有限,建议选择真人号。

6. 虚假流量有时是甲方和乙方的合谋

前段时间爆出的“假流量”事件,其实业内人士都很熟悉,因为这是甲方和乙方的合谋,乙方需要假订单,才能把KOL卖出好价钱;甲方需要达成KPI,这样才能向只懂得看数据的老板汇报。

据称,10家头部自媒体中,有7家都在做流量膨胀,如果你在网上搜索“流量膨胀”相关关键词,各类服务公司都会表示,这已经形成了稳定的灰色产业链。

什么时候虚假流量才会终结?那就是当营销行业不再只看表面的传播数据,而更加注重内容本身的质量。这时候,这个行业或许需要重新洗牌。

7. 判断KOL是否夸大数据,可以通过以下粉丝互动来判断

这个行业做假数据的人很多,有很多方法可以告诉你如何识别假数据,也有各种工具可以让你查看各种参数。但我觉得有一个最简单的方法,任何在这个行业工作一年以上的人都可以做到,那就是看这个KOL发布的内容下面的互动。

互动包括评论、转发、点赞三个核心维度。转发和点赞比较容易增加,按量收费。评论就没那么容易增加了。如果底下的评论全是赞美,评论本身没有一个是点赞,那多半是假的。

8. 除了夸大数据,销售额也可能被夸大

如果说流量造假是行业秘密,那么销量造假或许仍是一些人不知道的事情。

是的,我前段时间在淘宝​​买过东西,店主私信问我是否要做“私活”;我问私活是什么,他告诉我就是你在我的店铺付款,然后我退款,等到发货的时候,我会拿到一个空包裹,签收就可以了。我当时有点疑惑,以为他是骗子,就没理他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就是传说中的“刷单”。

这是现在很多商家都会做的事情,除了在商品详情页展示销售了xx件的数量,目的也是为了增加商品或者店铺的搜索权重。

现在一些大型的直播带货公司或多或少都会采用这种方式,有的甚至在背后还有一个“刷单”团队,就是为了让商家看到自己一场直播卖了多少钱。

作为商家,也不要高兴得太早,应该看看接下来几天通过直播购买的退货率,如果10件商品中有5件以上退货,那么主播很有可能在刷单。

9. KOL在大多数平台上都要交“过路费”,这也是KOL价格高昂的原因

现在,KOL在平台上发布带有品牌植入的内容时需要支付“费用”,否则粉丝将无法看到。

以微博为例,除了强制购买“粉丝头条”的费用外,最好购买“粉丝通行证”、“热搜”等各种微博付费产品,这样你的内容才能有流量,否则内容再好,也不容易传播。

这样的做法,不仅提高了品牌购买KOL的成本,也使得KOL的效果无法衡量,因为最终并不知道其效果是来自于KOL自身粉丝的影响力,还是来自于微博付费流量的影响。

10、微博很长时间没有产生任何流行语,这与其KOL筛选机制有关。

微信扫一扫分享资讯
客服服务热线
13485538018
24小时服务
微信公众号
手机浏览

版权所有 聚贤人力 皖ICP备20008326号-24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广渠门外大街 EMAIL:qlwl@foxmail.com

Powered by PHPYun.

用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