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一批新职业将“转正”。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4日发布通知,计划新增网络主播等19个新职业,新增手机操作系统应用程序设计师等29个新岗位。
据了解,此次公布的新职业紧扣数字经济发展需求,不仅包括网络主播,还包括生成性人工智能系统应用人员、用户增长运营者、产业互联网运营者等。其中,网络主播定义为在互联网上从事音视频、图文信息等实时播报或互动服务的人员;其主要工作包括播报内容及掌控直播流程、按照平台服务协议管理连线、弹幕、评论等互动内容的呈现等。
数字经济背景下,新技术、新业态、新职业不断涌现,不仅成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消费升级的重要力量,更是吸纳就业的重要“蓄水池”。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超过2亿,网络主播、外卖员、网约车司机等是灵活就业的主要领域。网络主播“转正”并不令人意外,早在2020年,人社部等部门就发布了网络营销员新职业信息,其中在“网络营销员”职业下新增“直播推销员”岗位,这也意味着“带货主播”成为正式职业并宣告“转正”。2022年,直播、短视频行业将直接或间接带动超过1亿个就业机会。
新型职业的出现,不仅为大学生等特定群体提供了更多的职业选择,有助于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缓解就业困难,而且有利于最大限度提高个人职业选择自由度,为促进区域就业平衡和社会公平创造更加有利条件。
“烧烤五年无人知晓,但一首《无极》却被世人所知。”一个以卖烧烤为主业的年轻人,为何能在直播间翻唱80、90年代的歌曲而爆红?一方面是因为复古怀旧的氛围和丰富的情感叙事,另一方面是年轻人不断追梦的态度引发网友共鸣。需要指出的是,对流量的追求是互联网经济规律的体现,关键在于网络主播如何追求流量,平台用什么样的算法来引导网络主播的内容创作方向,影响大众能“看到”的内容。
还值得注意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加入网络主播、直播行业,年轻人成为短视频直播生态这一新职业的主力军,成为他们开启职业生涯的新平台。这凸显了平台经济发展对吸纳就业的巨大作用。同时,这种就业选择的背后,也源于年轻人就业观念的转变。
当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选择新的职业道路时,我们应该以包容的心态支持年轻人多元的就业选择,让他们能在新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更好。“网络主播”作为新兴职业的正规化,是国家层面的一种鼓励和支持。成为国家认可的新兴职业,意味着职业归属感更强,也意味着政策支持体系会更加完善,在就业权益、职业发展等方面得到更多的支持和保障。
而且,当更多年轻人加入这个行业,也有利于提升行业品质,让整个直播商业环境向良性方向发展。以内容赛道为例,网络直播技术的出现,大大拓展了文化艺术传播的边界,让传统文化有了更多的传播渠道。95后女孩李有熙利用自己的专业特长,转型做神谕科普视频博主,让冷门、奇葩学问变得深入人心。很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在网络直播的加持下,以新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重新得到大众的认可和喜欢,焕发出新的活力。在农业经济领域,年轻人带着互联网经济的新思路,返乡创业,让更多优质农产品获得上升通道,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文旅产业方面,年轻人的参与让小众景点成为网红景点,带动一批三四线城市出圈。
从网络直播平台在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中发挥的作用,我们可以发现其工具属性尤为突出。数字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是一种工具,年轻人投身网络直播行业,只不过是选择了一种新的生产工具,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我们要用平常心去看待,也要用善意去呵护。(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