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菏泽树哥”郭有才翻唱的歌曲《约定》走红。 5月10日,他的粉丝数才超过30万。 从那时起,他的粉丝数量已增长到每天近100万。 截至5月19日,“郭有才(菏泽树哥)”抖音账号已被粉丝关注1024万。
也就是说,郭有才在10天内完成了从普通网友到顶级网红的转变。
郭有才的走红,也让菏泽南站人气高涨,已经很久没有停过旅客列车了。 有关“郭有才”的各种话题频频登上热搜。
郭有才是谁?
“我是山东菏泽人,名郭壮,字仲道,小名有才。” 这是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自我介绍。 他声称每天早上唱歌是他的梦想,每天晚上经营烧烤摊是他的生活。
郭有才每天早上在菏泽南站广场放置简单的直播设备,开始当天的直播。 现场演唱时,郭有才的造型非常有特色。 他穿着 20 世纪 90 年代的衣服,头发梳到脑后。 让人想起电影《树先生》中王宝强的装扮,因此得名“菏泽树哥”。 。
这一幕勾起了很多人的回忆。 有人说,他的歌声直击灵魂,久久不能忘怀。
事实上,郭有才有“草根”出身。 1999年,他出生在菏泽的一个小村庄。他10岁时母亲去世,父亲组建了新家庭。 他早早进入社会,学过电动车维修,当过洗浴中心服务员,当过房地产销售员……同时,他还经历了两次创业失败。 他第一次用积蓄开了一家餐馆,但没多久就破产了; 第二次开烧烤摊,又因种种原因失败。
走红后,他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会继续自己做烧烤。 “我们已经工作五年了,有很多忠实的顾客。我不能失去我的烧烤摊,但我也必须在音乐道路上坚持下去。” 他的未婚妻苏畅也认为:“互联网就像浮云,但我们还是脚踏实地,做一些工作。”
一个人带领着一座着火的城市
郭有才的走红掀起了一股怀旧热潮,而他的直播地点——停运多年的菏泽南站也再次受到关注。 到了山东,听郭有才唱《承诺》成了一股热潮。
这波“风暴流量”终于抵达山东菏泽。
5月17日之前,每天都有超过40万游客涌入菏泽南站广场聆听郭有才的歌声。 为了迎接全国各地涌入的“客人”,菏泽迅速反应,将沥青车直接开到菏泽南站,快速修好道路,点亮站房上的站名灯,保障大家的出行经验。
为服务游客,菏泽交警派员疏导疏导交通。 牡丹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南城派出所在现场设立服务点。 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大运营商先后派出信号通信保障车赶赴现场。 菏泽部分商家自发免费准备饺子、大锅菜……
此外,共青团菏泽市委、牡丹区南城街道办事处、菏泽文化和旅游局均成立了志愿者服务队。 当地人王先生也是现场志愿者之一。 他介绍,他几年前就认识郭有才,他的经历确实令人鼓舞。 “4月中旬,我在菏泽宣传国花时,直播间人数最多也就1万人左右,现在已经没有超过100万人的情况了。”
5月17日,菏泽文旅发布视频称:“郭有才受聘为菏泽文旅推荐官”。
然而,郭有才的走红只是一个机会。 如何抓住并留住这股“巨额流量”,仍需考验菏泽。
网友吐槽菏泽南站前“鬼子狂舞”
郭有才的走红,吸引了不少网友专程来到菏泽直播。 视频显示,在菏泽南站直播的其他网红都穿着奇怪的服装,包括哪吒、孙悟空、济公等,还有一些表演时装秀、热舞等,不少网友吐槽:“在前面菏泽南站“群魔乱舞。”
据《牡丹司法》消息,近日,菏泽市牡丹区司法局巡视组对现场进行暗访,对牡丹区文化和旅游局执法人员的整个执法行为进行监督,制止违法行为。低俗的直播。 执法人员身着执法制服。 出示执法证件后,依法依规停止低俗直播,并现场进行言语教育。 整个执法过程规范有序。 据了解,为防止扰民,牡丹区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将从晚上9点开始劝说直播人员离开
5月20日,菏泽南站发布公告:鉴于2024年5月至7月春季高考、夏季高考、中考等考试相对集中,且设有考点菏泽南站附近。 为给广大考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考试环境,菏泽南站将不再举办各类文化娱乐活动。
如何规范网红直播?
近年来,直播经济按下了“快进键”。 从直播到在线健身,从内容知识普及,直播内容丰富多样; 从明星到商人,从专业机构到普通个人,主播的背景变得更加多元化。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全网短视频账号总数已达15.5亿,专业主播数量达1508万,各大短视频平台日均短视频更新量近8000万条,日直播人次超过350万。
直播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为了在众多主播中脱颖而出,有些人可能会采取一些极端的措施来吸引观众; 为了吸引流量和广告商,一些直播平台对主播的行为和内容监管力度不够,甚至纵容低俗。 内容的倾向性; 也有一些人对直播行业缺乏正确的认识,认为这是一条容易赚钱的路,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和挑战。
如何更好地监管直播?
首先,主播要担负起流量背后的责任,提高专业素质,及时学习有关部门和平台发布的规则,明白界限和底线,遵守法律法规、公序良俗。直播行为的底线。
其次,直播平台应承担更多责任和义务。 要加强对主播的监管和培训,建立严格的审查机制和处罚制度,及时处理和处罚违法主播。 同时,平台还应优化算法和人工审核机制,抵制低俗不良内容的传播,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
此外,我们还需要从社会层面加强对直播行业的监管和规范。 政府应出台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明确直播行业的责任和义务,规范主播的行为和内容。 同时,媒体和公众也应加强对直播行业的关注和监督,及时揭露和批评不良直播行为,共同维护健康有序的直播环境。
近年来,为了治理网络直播中的各种乱象,中央和地方相关部门、短视频平台、电商平台等相继出台了多项措施和规定。
2023年7月,国家网信办发布《关于加强“自媒体”管理的通知》,要求限制非法获利活动。 对塑造低俗形象、违反公共秩序和良好道德、通过多个账号联动炒作社会热点事件进行恶意营销的“自媒体”,网站平台应取消或不授予其营利权限。
《网络主播行为规范》还指出,网络主播应当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坚持健康的作风和品味,自觉摒弃低俗、庸俗、媚俗等低俗内容。品味层次。 还特别提出,严禁服装、妆容、语言行为、直播间设置等带有性暗示、挑逗性的内容。
2024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正式实施。 新公布的《规定》对“直播带货”做出了特别规定。
在完善平台管理方面,《条例》规定,直播营销平台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消费者权益保护制度,明确消费者纠纷解决机制。 发生消费纠纷的,直播平台经营者应当根据消费者的要求提供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人员信息以及相关经营活动记录等必要信息。 而“三无产品”往往是经营者的名称、地址、联系方式都没有。 平台应严格落实身份验证和日常管理职责。 发生消费纠纷时,积极协助消费者维权,有效改善售后体验。
在规范营销行为方面,《条例》规定,直播间经营者、直播营销者发布的直播内容构成商业广告的,必须按照《规定》履行广告发布者、广告经营者或者广告代言人的义务。广告法的相关规定。 《规定》将规范性文件《网络直播营销管理办法》中的相关内容提升为法律义务,明确平台、直播间、主播“人人负责”。
然而,直播乱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多方面综合治理。 只有我们每个人都能认清直播行业的本质和规律,自觉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才能营造一个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环境,让直播行业真正成为一个有益、有益的网络环境。 。 促进社会和个人发展的新产业。
(来源:央视网、人民日报、中央广播网、政协、济南时报、新黄河客户端、上游新闻、海报新闻、大湾新闻、牡丹司法微信公众号)
话题主持人| 记者 陈万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