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一号哥送的礼物!”
“哥厉害了!666哥!”
你是否见惯了前几年在各个直播间大肆送礼的“空降兄弟”,往往一晚上就送出几十上百万的打赏?
每当有高水平的兄弟进入直播间,主播们都会像“真正的父亲”一样热情地迎接他,跪下舔他。
但你知道这里真正的技巧吗?
你见过跪舔大哥没能成功反而被关进监狱的主播吗?
信息来源:本文所述所有内容均有可靠的信息来源。 详细信息在文章末尾。 请理性阅读。
贪小利,酿大祸
2021年7月,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受理了一起重大集资诈骗案。
在调查过程中,检察官突然发现了一条不寻常的线索。
即大量投资者的资金实际上是通过直播打赏的方式流入某知名直播平台的。
大量奖励频繁出现在短时间内。 这笔“异常”的资金流向自然引起了检察官的注意。
就这样,经过缜密的调查取证,浦东检方最终锁定了该平台的四名顶级主播,分别是李、王、贾、方。
经过两年多的确凿证据,检察官终于掌握了确凿的证据,并于2023年12月对上述四人提出正式起诉。
原来,早在2018年,李主播就认识了一起集资诈骗案的犯罪嫌疑人于某。
起初,于某只是在自己的直播间疯狂打赏李某,李某以为自己凭空多了一个慷慨的“大哥”。
于是两人赶紧加了微信,私下见面。 随着接触的增多,两人的关系也逐渐亲近起来。
此后,李不仅跟随于某去高端场所度假,还受邀参加于某公司的年会。
慢慢地,于“大哥”提出了礼品返现的要求。
也就是说,榜首小哥支付的礼金事后必须以现金形式返还,甚至平台抽取的部分积分也必须得到主播的适当补偿。
而主播为何选择答应这个看似“暴利”的生意呢?
就不得不说说直播行业的各种潜规则。
从直播平台的角度来看,他们为主播提供流量,并支付大笔签约费。 自然,我们就得想办法收回本钱,赚钱。
而这笔钱,就来自于直播间送的礼物。
一般来说,各大直播平台的系统赠送佣金都在40%左右。 当然,大公会可以获得打折的礼物。 那样的话,平台的佣金比例可以降低到20%左右。
但不管怎么说,只要真金白银充值到平台,就一定会被剥皮。
那么为什么顶哥和主播一拍即合呢?
平台主播一般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没有签约的小型主播,另一种是有签约的中大型主播。
其中,小主播收入没有保障。 他们基本都是饿着肚子,在流量上根本没有优势。
来冷布亭看望的大哥,自然就是他们眼中的“金融老爹”。 通过支付礼物,他不仅可以获得真正的现金收益,还能获得流量。
而对于已经签约的各大主播来说,虽然年薪有保障,但合同中的要求却不少。
每年的礼品周转费用是多少? 必须有一些年度活动,你必须获得榜首。
而这些都是通过收集礼物和排名来实现的。
说白了,你可以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种赌博协议。
问题是,如果只是靠路人画画,基本上没有主播能够履行合同要求。
这就导致了几乎所有的主播要么自己充值拿礼物,要么找自己的工会代领礼物,要么就是运气好遇到几个大佬帮忙。
但现实是,真正富有的人都不是傻子。 相反,越富有的人获得的扣除额就越多。
因为在有钱人眼里,不存在无效的社交,一切都是生意。
大哥一开始可能会给你积分,但是到了你想到要和大哥接触、维护关系的时候。
他们的真实目的被揭露了。
继续刷也可以,帮你做销量也可以,甚至通过排名帮你提升人气也可以,鼓励其他路人画礼物也可以。
不过,主播得想办法弥补之后原路返回时老板付的礼金,甚至是平台扣的钱。
当然,主播也不傻。 如果直播间有一个大佬带头的话,一定会让大家频频关注的。 路人的一些纯粹的礼物才是他们的最终目标。
所以有“大哥的钱同归于尽,路人的钱坐在地上,分账”的说法。
长期以来,这个套路基本上已经是整个直播行业的众所周知的做法。
然而,很多做直播的人文化程度不高,远远没有意识到这里面其实隐藏着巨大的风险,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直播打赏是否是洗钱工具?
此次被上海检察官起诉的李某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另外三位主播王、贾、方也与余来往密切。
在这些近距离的互动中,四位主播早已知晓“英雄”于某暗中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事实。
但他们不仅不予理睬,还充当“洗白者”。
2018年至2020年期间,4人通过在直播间收受大额奖励、异常提现等方式,直接参与转移、洗钱违法所得。
事实上,这是一起“协同犯罪”。
于某等犯罪分子在直播间的打赏上花费了大量金钱。 主播在赚取打赏钱的同时,也获得了更高的人气和粉丝基础。
打着合法直播的幌子,进行非法洗钱活动。
当风险很小而收益很大的时候,往往是最具欺骗性的。
可惜主播们沉浸在眼前的金钱之中,失去了基本的法治意识。
殊不知,违法所得最终会受到严厉惩罚,必须付出巨大代价。 这四人最终因涉嫌洗钱罪被起诉,全部被判入狱。
洗钱的方式有无数种
该案实际上为洗钱分子利用新兴产业进行犯罪提供了新的领域。
当前,网络直播作为一种新型媒体,方兴未艾。
但与此同时,一些潜在风险和监管漏洞也暴露出来。
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如浦东检察官所说,直播平台存在制度缺陷。
首先是行业形成的所谓“奖励回流”潜规则; 二是大额打赏、购币缺乏实名认证和监管; 三是公司账户可以直接充值购买虚拟货币,增加了资金流动的不透明性。
这些漏洞让洗钱者有机可乘。
境外犯罪团伙按照其“一手包庇”的做法,利用违法所得原价购买直播平台币。
然后折价卖给国内的洗钱团伙,再通过“下线”以不同的折扣卖给直播公司和主播。
这样,通过虚拟货币的多重流通,犯罪分子就可以轻松“洗钱”黑钱。
除了平台制度存在缺陷外,一些主播还缺乏对违法犯罪的基本认识。
在案件办理过程中,有主播辩称,并不清楚“老大哥”赚钱方式的违法性质。
尽管检察官最终认定他们“对上游犯罪具有主观认识”,但不可否认的是,主播们迫切需要加强反洗钱法律教育。
曾几何时,网络主播这一新兴职业是一份可以捞人气、赚人民币、过幸福生活的“平工作”。
但现在,随着行业环境越来越严格,已经不能再随意、迷茫了。 主播一定要增强合规意识,避免误入歧途,陷入法律的泥沼。
警钟长鸣,勿踩“红线”
上海浦东新区检察院办案时,可以说是一马当先,及时打出了“重拳”。
一方面,针对主播合规意识缺失的问题,检察机关向涉案直播平台发出检察建议,要求平台切实加强打赏行为监管,杜绝“打赏回流”等潜规则、为行业规范注入新的活力。 。
另一方面,检察机关联手直播平台所在检察院,联合开展平台合规整顿,要求企业切实整改、完善制度、堵塞监管漏洞。
可以说,这无疑是一记“警钟”,警示直播平台必须高度重视反洗钱合规,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和法律义务。
此案释放出重大信号,表明司法机关已将目光投向互联网直播等新兴行业,未来将加大打击洗钱等违法犯罪活动的力度。
事实上,近年来,随着新技术、新模式的出现,利用网络支付、虚拟货币等手段洗钱的新犯罪手段层出不穷,给侦查起诉带来巨大挑战。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统计,今年前9个月,全国检察机关起诉洗钱犯罪1718人,同比增长14.8%。
其中,利用“积分对标平台”、直播打赏、虚拟货币交易等新手段洗钱的案例不胜枚举。
这些新的作案手段往往技术性强、隐蔽性强,对侦查取证确实是一大考验。
值得庆幸的是,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加大反洗钱工作力度,有关部门正在努力解决查处新发犯罪的困难。
推进打击洗钱犯罪三年行动计划,为净化直播等新兴产业生态环境注入新动力。
后记
“互联网不是荒原,网络犯罪行为也必须受到惩罚。”
这是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检察院打来的电话。
作为一名直播从业者,远离违法犯罪应该是每个主播共同的底线意识。
因为小亏,酿成大事,追求名利最终锒铛入狱。 主播们一定要以此为戒,保持理性的心态,珍惜平静的岁月,谨慎走上未来的发展之路。
参考